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喜讯!集大原铁路1标恒山隧道正洞与斜井累计开挖突破万米大关

近日,集大原铁路恒山隧道正洞与斜井累计开挖突破万米大关,达到10245m,其中正洞完成2720m,5座斜井累计完成7525m。

集大原高铁起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经山西大同、朔州、忻州,接入大西客专。公司承建的集大原铁路1标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6.187km,包含1条正洞、5座斜井,其中恒山隧道长14.76km,是集大原铁路第一长隧。自2020年7月1日工程开工以来,在项目全体人员的贯通努力下,恒山隧道1号、3号、5号斜井已顺利进入正洞施工,预计2号、4号斜井也将提前抵达正洞,届时恒山隧道12个作业面作业将同步展开,工程建设将进入冲刺大干阶段。

攻坚克难,克服不良地质

恒山隧道属于极高风险隧道,隧道内Ⅳ、Ⅴ级围岩占比80%,存在断层、浅埋、偏压、岩溶、岩爆和特殊黄土等复杂地质,易引发突泥涌水、坍塌、大变形等地质风险。恒山隧道进口段500m均为坡积体,存在大量大小不一的孤石,出口段近1000m浅埋穿越村庄,斜井受围岩变化快、断层破碎带及地下水影响,施工难度极大。项目采取双重防控管理机制,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结合超前钻探、加深炮孔、瞬变电磁、综合地质预报等措施,对前方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预判,提前探明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通过反压回填、帷幕及径向注浆、增设临时横撑、套拱、套衬等措施通过不良地质段,且安全处置了软岩大变形、溜渣、溜坍风险,确保了现场施工有序推进。

不畏艰难,齐心协力斗涌水

恒山隧道所处的恒山山脉雁门关地带,地表干涸,但地下水极其丰富,恒山隧道1号斜井进洞30m就出现大量涌水,2号、3号斜井也不同程度的出现涌水,每天平均涌水量超万方。大量涌水从掌子面、洞顶和周边岩层裂隙中喷涌而出,犹如水帘洞一般,施工人员不得不长期穿连体雨衣进行作业,施工环境极其艰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效率。为解决大量涌水问题,提升施工效率,项目制定了涌水应急救援方案,以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为主,成立了多个抽水专班并建立了专人负责制,强化了应急抢险力量,成功处置多次地质风险和涌水事故。截至目前累计抽水530万方,确保了施工生产按计划推进。

立标打样,推进标准化建设

项目开工以来,贯彻落实上级标准化建设要求,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编制了安全、技术、设备、物资、环水保、教育培训、奖罚办法等标准化验收及项目管理制度,为工程持续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员配置标准化,按照定编定员标准配置人员,加强过程培训,明确作业标准。在现场管理标准化方面,项目成立了生产指挥中心、对现场施工实施动态监测,实现了现场集中调度可视化调控。在过程控制标准化方面,项目技术团队对隧道开挖、支护、防排水、衬砌等各工序进行现场指导、严格把关,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施工措施,推动了隧道施工工序标准化落地见效。项目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施工得到国铁集团、建设单位的多次肯定和表扬,起到了当好先行、做好示范、立标打样的目的。

防微杜渐,筑牢安全屏障

恒山隧道为I级极高风险隧道,项目实行施工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坚持班前安全讲话、定期周检、月检。结合考核奖惩工作机制,从管理机制、施工规范、质量管控、物资设备和人员行为等多方面、多角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辨识并更新危险源,组织学习新增危险源,让员工在作业前深入了解和预判到身边的危险因素,规避风险,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对排查的问题和风险,及时开展整改工作,确保项目安全平稳推进。

迎难而上,克服外部影响

集大原项目所处高寒地区,冬季施工时间长达五个月,给施工组织、材料储备、进度成本都带来较大影响,加之今年复工以来,受疫情影响,施工人员无法顺利返岗,物资材料供应中断,施工现场一度面临停滞状态。项目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积极联系地方政府,争取支持与帮助,办理通行证和开通绿色专用通道并派专人到周边省市进行沟通、协商,通过各种物流渠道确保物资供应,及时扭转了不利局面。

集大原铁路是全国“八纵八横”铁路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对完善铁路网和促进晋、蒙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恒山隧道突破万米之际,项目将持之以恒、再接再厉,掀起大干热潮,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推进集大原铁路快速建设,助力晋、蒙地方发展。

最近更新
浏览量排行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项目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豫ICP备11007972号 | zszz@cnteg.com | 0371-67283800

河南省郑州高新科技开发区科学大道99号

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 2018-202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