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京福线上展风采

——写在京福铁路建溪特大桥连续梁合拢之际

筑路何惧艰和险 穿山越河只等闲

国道建溪峰福线 建溪桥上三大关

国道车流穿行忙 建溪河水风雨狂

峰福铁路设险关 建溪桥上摆战场

中隧儿女勇亮剑 凝心聚智巧攻关

明日天堑变通途 八闽大地皆欢颜

 

2013年9月10日6时整,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浇筑完毕,由京福七工区担负施工的京福铁路南平建溪特大桥跨越既有峰福铁路连续梁施工胜利合拢,与 此同时,全桥的墩台施工也全部完工,这是继7月21日双百米大跨连续梁成功牵手建溪河之后的又一次成功跨越,不仅标志着全桥连续梁施工的成功收官,同时也 为项目桥梁架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做下了铺垫。

施工至今,面对业界人士的质疑,现场资源组织的困扰,复杂技术工艺的挑战,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等重难点的考验,洪水酷暑的侵袭,京福七工区干部员工, 灵活机动,巧解资源之困;凝心聚智,破解工艺难题;群策群力,齐弹安全旋律;上下同心,合奏质量乐章;精心筹划,科学组织进度;立足现场,认真培育队伍。 历经20余月600余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用铁的事实诠释了中铁隧道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和精神品质,昭示了中铁隧道股份的铮铮实力和坚韧稳 健的施工风范,展现了中铁隧道人的睿智和风采。

京福铁路客专闽赣VI标南平建溪特大桥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陈墩村境内,为全长1239.435米双线铁路大桥,线间距为5米,设计时速 350km/h,主要为跨越G205国道、建溪、峰福铁路而设,该桥以其横跨G205国道、闽江一级支流建溪河、陈墩村、既有峰福铁路的独特地理位置构成 了“高、难、险”的施工特点,同时也隐含了桥梁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安全质量管理的高风险性,施工组织管理和队伍素质的极大挑战性。“高”体现在位于建溪河 中百米连续梁主跨墩身高达近80米,是全线最高墩;“难”体现在该桥几乎涵盖了所有桥梁的施工工艺;“险”体现在跨国道和既有铁路运营安全的高风险性,无 论是墩身施工、连续梁施工还是架梁作业,都得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国道和铁路既有线行车以及高空作业的绝对安全。风险与挑战的并存特点使得该桥的施工成为了全 线关注的重点。

灵活机动 巧解资源之困

资源是摆在当初刚接手建溪特大桥的七工区管理团队面前的具体问题。无论是现场管理和技术资源还是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资源基本上都是空白,有的只是常年从事山岭隧道以及市政工程建设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整个工区真正接触过桥梁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寥寥无几。从事现场作业的专业工人以及桩基、 墩身,连续梁施工的设备、机具、模具等生产资源更是无从谈起。

为尽快摆脱困境,迅速展开施工,工区管理团队确立了“灵活机动,多方求援,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就地取才,从工区在建的石门山隧道就 地筛选施工管理和技术骨干进驻桥梁工地;一方面向公司求援。请求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协调桥梁施工管理及技术方面的人员;一方面是工区管理团队走出去,广泛 走访调查,寻求社会资源。一个月下来,工区管理团队遍访了京福线上的大大小小的桥梁建设工地,调查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施工队伍,几十家桥梁施工设备资源配置的商家,晚上回来挑灯夜战,审图纸,查资料,拍摄了几千张桥梁施工图片,查阅了几百例桥梁施工的组织措施和方案。每天针对桥梁施工咨询电话不计其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工区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和公司大力支持下,建溪特大桥的资源框架很快得到落实,施工得以顺利展开。

凝心聚智 破解工艺难题

工艺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建溪特大桥施工中的一大特点,从桩基、承台到墩身、连续梁,整个施工流程中涵盖了诸多工艺。随着施工的展开,一个个工艺难题也 接踵而至,对管理团队每个成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破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艺难题,工区成立了以工区主任和总工为组长的QC攻关小组,用以承接施工过程中 工艺难题的攻克和破解任务。小组从成立之初至今,立足现场实际,刻苦钻研,科学攻关,在工艺难题的克服和创新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效,先后制定论证并出台各类 技术方案30余个,攻克破解及创新技术工艺10余项。对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从水中墩基础及承台施工中专业“黑旋风”清孔机械的大胆使用,到钻孔桩基础声测管的优化变更,从水下孔桩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难题的破解到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的有效控制,从深水基坑无水作 业条件及安全质量保证的工艺创新到高墩大跨连续连施工过程中0#块托架、挂篮、边跨直线段的“千斤顶预压”工艺取代“砂袋预压法”、“水箱预压法”工艺的 大胆创新等,都是工区QC小组成员与工区全体员工凝心聚智的心血,每一项工艺难题的攻克破解和创新,带来的都是安全质量进度以及经济收益。

群策群力 齐弹安全旋律

“方案要先,制度要全,管理要严,监控要细”是工区在建溪特大桥施工过程中群策群力,齐弹安全旋律的核心思路。整个施工中,从基础的桩基承台到墩身施工,从连续梁的施作到各类特种设备、机具的使用,大大小小的安全风险源点不下百个,技术方案不下30余个,贯穿了整个桥梁施工的各道工序环节和细节,与每个技术方案相对应的都有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控制措施,方案的实施靠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制度的执行靠严格的 管理来实现,安全的保证更要靠细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把控。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路,工区管理团队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管控中,着力强调群防群治保安 全。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小题大做”抓安全。在职责和责任划分上着力强调安全任务划归至部门;安全职责分解至全员;安全责任划归在主管。上下有责,各司其职,形成了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保安全的良好局面,营造了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齐抓共管氛围。

在“抓大”方面,针对建溪特大桥重大的安全风险源控制点实行 专管专控,在专管专控上,实施的是工区领导班子亲自挂牌督阵实施监控。如在跨越205国道和既有线施工和跨越建溪河高墩大跨的重大风险施工时,针对9台塔吊,两台施工升降机,十余个挂篮还有大型模板这些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为控制好 “塔吊倒塌、高空坠落、脚手架坍塌、挂篮坍塌、既有线行车事故”这些重大安全风险,工区领导班子成员都会蹲守现场亲自指挥实施监督控制;所谓“不放小”, 就是“小题大做”抓安全:坚持“小隐患,大分析,大整改”;坚持“小经验,大总结,大推广”;坚持“小成绩,大宣传,大表扬”;坚持“小改革,大支持,大 配合”;坚持“小困难,大帮助,大解决”;坚持“小矛盾,大排解,大沟通”以此促进全员安全意识增强,管理加强。京福铁路南平建溪特大桥跨既有峰福线连续 梁施工是该桥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危险源控制点,很多的控制点都在小的细节上。

为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及铁路行车安全,工区针对“天窗”施工多,作业时间短, 作业时刻温度高,作业人员安全卡控难度大,既有线施工不确定危险因素多等特点,咨询铁路局、业主、监理等专家意见,广泛收集各职能部门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经 验,制定出“1234”安全卡控管理模式,指导和卡控既有线安全生产:

一是保证施工行为“安全第一”。为了使作业人员的行为安全,在工人进场作业前办公室 首先组织安质、工程、设物部门,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采用案例分析和告知既有线施工中易出现的错误和安全问题,使作业工人掌握作业的内容及技术要求、了 解作业风险及安全防范措施等;其次是施工天窗时间为中午12:10~13:40一共90分钟,为一天中最热时段,最高峰温度达到39度,为了防止作业过程 中工人中暑,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现场配备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二是现场会、总结会两项施工组织会议制度。在施工天窗前,针对施工内容和现场情 况,召开防护人员会议,统一思想,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和安全卡控要点;作业完毕,工区主任及时召开总结会,分析现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改进下 一次施工;三是定人、定岗、定方法三定现场施工管理办法。就是将具体施工环节进行分工,细化到每一个人、各个岗位、各个点。现场防护员、施工现场负责人等 和工人同上班、同下班,只要有工人作业的地方必须保证有工区管理人员,严格现场监督落实,施工方法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从制度和管理上强化细节管理、标准化 管理,杜绝违章作业;四是严把既有线施工防护关、挂篮行走的安全卡控关、连续梁施工防落物掉物关、塔吊吊物关“四道关”。把“死盯、死看、死守、不离人” 的防护措施落到实处,“1234”安全卡控模式就是群策群力,齐弹安全旋律的最好写照,也是工区抓大不放小,从大处着手,细节落实管控,上下齐心协力确保 安全的有力见证。极大地提升了该段连续梁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行车安全,促进了工程的顺利进展。在跨越既有线的连续梁施工过程中,正直高温时期,工区的干部员 工先后经历了持续两个多月的高温炙烤和三次大的台风洗礼,均平安度过。

 

精益求精 合奏质量乐章

为实现施工过程中把每道工序做的扎实合规,切实把建溪特大桥打造成一座放心工程的目标,工区在质量控制上立足精益求精,上下合力,奏响了质量控制“四部曲”。一是做好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培训,力求现场管控人员和作业工人了解熟悉并掌握施工方法和实际操作流程及相关技术要求,通过培训交底统一管控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思想认识,规范作业行为;二是严格报检程序,扎实做好每道工序的检验流程,从自检,到项目部检验,到监理、业主检验,着力在自检上做文章下功夫,在源头上排除和根治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和弊端;三是做实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的全程监控,达到有作业的地方就有监控人员在场旁站监督;四是在创新中寻求质量保证和提升。立足现场实际,革新技术和工艺,有效提升和改进施工质量。“四部曲”的拟定和扎实实施,促进了现场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在17#、18#、19#承台施作过程中,由于该承台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浇筑混凝土要达到2427.6m3,浇筑过程中以及浇筑后的温度控制是关乎承台质量的关键,工区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方案,即在承台内预埋薄壁无缝钢管降温管及测温元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至养护期结束,安排专人进行温度监控,进而合理调整通水速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调整内外温差,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在施工前,还就技术方案和操作要领组织现场监控和管理人员以及作业员工进行了专门的技术交底培训。从而确保了承台的施工质量并顺利通过检测。

17#承台属深水基坑施工,原设计的桩基和承台采用双臂钢围堰加钢平台的水上作业方式进行施工,因其地理水温地质条件等原因,安全质量风险较大,施工过程中投入以及难度增加,后工区QC小组把其列为QC攻关项目,小组成员经过对青岛海湾大桥、大西铁路#79#墩深水基础施工等类似项目的水中墩锁扣钢管桩围堰深入现场调查,加上对现场地理水文地质条件的比对分析,最终确定改为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取代了原设计,结果显示,该工艺的实施不仅在质量上实现了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100%的目标,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成果在集团QC成果发布会上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提高水中墩锁扣钢管桩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QC成果在4月24日由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沈阳举办的施工单位第三十三次质量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优秀奖,在7月9日的中国施工企业协会于昆明举办的2013度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活动成果发表会上喜获2013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的荣誉称号。

精心筹划 科学组织进度

进度的合理组织是科学管理的有效体现。在施工进度的筹划和组织中,工区立足对工程重难点和施工生产的重点管理节点的把控,着力在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效把控和利用、突出资源作用的均衡发挥上做管控文章,促进施工生产进度的平稳推进,施工计划产值的均衡实现,安全质量管理步伐迈的稳健扎实:

一是立足实际,找准管控重点,制定应对策略。工区每季每月都会针对建溪特大桥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司、指挥部及业主的要求进行梳理分析,找出施工生产管控的重点和难点,并将重难点分成固定和临时两种,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分类,然后结合工区的资源状况进行科学有效配置,并将重难点分轻重缓急列入工区的重点管控和监控范围,由工区主要领导进行分工负责进行实时监控和重点把控。在管控和监控中,根据重难点的类型,实施人员分类把控。在建溪特大桥的墩台基础施工期间,水中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的管控和现场监控是施工的重点内容,工区将水中墩钻孔、灌注、承台施作、墩身施作的工艺攻克和进度目标的编排和实现作为整个施工的管控和监控重点,将工区管理重心及人员划分为两个重点管控和监控小组,一个是工艺攻克小组由土木总工牵头负责;一个是生产进度小组有现场副经理负责,总体管控和把控有工区主任实施。当建溪桥的施工进入墩身和连续梁施工作业是,管控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从墩身模板、到墩身灌注、连续梁的施作,工艺更加复杂,工序更加繁琐;高空作业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既有线施工的风险也列入了重点管控和监控范围。为此,工区的重点管控内容也做出了动态调整。根据管控重点,工区在现场管理资源的调整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进行动态调整,将重点管控和监控小组调整为六个:技术工艺和施工质量组有土木总工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由机械总工负责;生产进度管理组由工区副主任负责;物质供应保障组由工区主任督导材料主任负责;工人技能学习教育培训组由书记督导办公室负责;现场安全监控组由安全总监督导安质部负责。准确的施工重难点的定位和管控,点对点,面对面的具体应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的稳步推进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是科学地编排不同时期的施工节点,据实地分析每个节点的实现程度,力求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每个节点的有效实现。工区每个施工节点的制定,一是参照公司、指挥部及业主的总体要求目标,二是结合现场的具体条件,分析工区的各类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其他的地理气候外界等条件的制约,进行综合分析后,进行节点的制定。工区每月都会根据指挥部下达的任务指标实施分解,分解成一个个节点,围绕节点制定时间计划,资源配置计划,服务保障计划。这样确保现场施作的每个节点基本处于可控状态;

三是动态调整资源,确保资源均衡合理配置,为各项指标的平稳均衡扎实实现提供保证。工区每月制定各项任务指标时,都会据实盘点工区属下的所有资源,为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实现,工区都会对资源和任务指标的协调性和合理性进行认真分析,必要时,工区会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灵活调整资源。来为指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在连续梁、墩身全面展开施工后,墩身模板严重不足,现场的节点及工作面监控人员也出现不足,尽管指挥部和工区都认真编排了节点工期,但是这些资源跟不上,任务指标实现几乎为零。为此,工区在节点和工作面监控人员数量上进行了调整,对模板的紧缺,工区及时采取了从其他工区协调和委外加工两种途径来满足现场需求,及时弥补了因资源不足可能引发的目标难以实现的现状。在建溪特大桥整体进度的策划上,原计划29#、30#、福州台这两跨为现场现浇箱梁,综合分析后,因道路交通,过程中的支撑体系的运输安全和工期及投入问题,对项目的整体计划会造成影响,同时施工压力也会增加数倍。经分析比对,综合现场资源,精心筹划,工区采取了集中力量加快跨既有线连续梁施工进度,全力确保在架梁到达之时,完成跨既有线连续梁的施作,一方面该箱梁可以提前在梁场预制,另外在桥梁架设到达时,可以直接从连续梁上直接通过,从而保证了架桥的进度。精心的筹划,科学地组织,保证了施工进度的平稳推进。

立足现场 精心培育人才

一个工地就是一所极好的“学校”,深处工地的人才是靠孜孜不倦的钻研和风雨酷暑历练出来的,做工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培育人才,历练人才,打造人才的过程。建溪特大桥所有参建者就是在这样一所“学校”里经受着历练和打造。刚接手建溪特大桥时,工区整个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对桥梁施工几乎是一无所知。对“特大孔径、深水基坑、78.5m高墩、双100连续梁、挂篮施工、跨国道、跨既有线”等字眼不仅听而生畏而且觉得神乎其神,当时一个感觉就是难,很难,但具体有多难,没有人经历过,忐忑、迷茫充斥着整个团队。业主、监理以及沿线的施工单位还有各界人士,都在以怀疑的眼光盯着七工区,盯着中铁隧道。曾经有人质疑:“施工难度这么大的桥梁,隧道局干得了么?”也曾有人曾说:“隧道局,修隧道行,那是自己老本行,要是能修好桥那才叫本事”。风闻着各方的议论和质疑,当时的项目经理罗国喜同志郑重地提出了要求:在京福线上,我们要实现在全线“隧道看花山,桥梁看建溪”的目标!一语激起千层波,从此,京福七工区的干部员工就憋足了一口气,以工区主任何元俊为首的七工区的干部员工坚信一个信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纵使千山万水,荆棘满路,只要坚定脚步,定能安然走过。” 没有经验,我们有“心”,有“脑”,有“手”,有强大的组织做坚强的后盾。这是工区管理团队和参建员工鲜明的态度和共同的决心。带着公司的期望,背负着众多质疑的眼神,怀揣着满腔的自信和热情,开始了搏击。

为了尽快熟悉整个桥梁的施工组织设计,摸清工序施工流程以及其间的工艺原理等等,工区主任何元俊,土木总工刘鹏,带领大家奔赴沿线大大小小的桥梁施工的工地去观摩,学习,取经,网上查阅和收集关于水中墩,连续梁施工的技术参考资料和施工范例,并同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图纸进行比对,反复研究探讨,并主动向熟悉桥梁施工的同行以及专家进行咨询。经常是随身携带图纸和规范,蹲守在现场,进行学习研究。每一个方案的修订和实施,每一个施工计划的安排和布置,对工区的管理团队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此间有忐忑也有不安,有犹豫也有坚毅。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确保目标的实现,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向目标靠近。期间,工区的干部员工承接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袭击,台风侵袭,高温的炙烤。施工中的筑岛也曾一次次被冲毁,施作中的孔桩一次次被掩埋,施工的钻机一次次被浸泡水中,工区的管理团队和参建员工同洪水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搏击,同台风做着坚强的抗争,每次险情面前工区管理团队都会冲在前面,工地哪里遇到难题哪里就有工区领导的身影。一次次险情的考验,锤炼着团队的豪情和意志,也历练了整个管理团队面对灾害侵袭时的淡定和坚毅。就是以这样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豪情,工区的管理团队带领参建员工克服着一个个困难,迎接着一个个挑战,攻克着一个个施工难题。为了达到现场管理步调的高度统一,针对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在施作前,工区都要组织参建员工和现场管理和技术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学习,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在现场施作时,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实地跟踪记录,及时总结。从每一个孔桩施作时钻机的排布,开孔、钻孔、清孔,下钢筋笼、水下灌注、承台深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温控、钢筋的加工和绑扎等施作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问题随时出现,钻孔过程中的塌孔、卡钻的处理,水下灌注断桩的预防,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控制。对一个个现实问题和难题的攻克和破解,也使得管理团队和参建员工对桥梁施工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钻研度越来越强。同时也形成了学中干,干中学的良好氛围。同时,为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桥梁施工,培养桥梁施工人才,工区领导班子经常督促隧道施工和技术人员到工地学习,并有意识地把他们调整到桥梁施工工地,把他们安排到作业队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跟班作业,随着锁扣钢管桩围堰工艺的创新突破,深水基坑无水条件作业的成果突显,随着建溪河中78余米高墩的拔地而起,随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灌注,随着百米大跨成功“牵手”建溪,72米跨连续梁安全跨越既有峰福铁路,无论是沿线兄弟单位,还是业主、监理、业界人士,都被深深地折服了,一时间,建溪特大桥成了全线观摩的亮点,也成了京福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沿线施工单位经常是莫名而来参观学习。福建省副省长以及南平市市长等地方政府领导也曾莅临建溪特大桥桥工地视察并给与了高度赞誉。工区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也在风雨酷暑的历练中逐步成熟了起来,工区的土木总工刘鹏现在也成了小有名气的桥梁施工专家了,多次出席了相关桥梁施工技术交流会并做了经验交流。现场有的施工员被调往公司别的桥梁工地,成了主力军。这就是工地的魅力,是打造人才的基地。

就是这样,京福七工区的全体参建员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困难面前的坚韧和自信,以敢为人先的豪情,以建溪特大桥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了中铁隧道的风采。真正的财富不完全是总结了些许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而是历经风雨洗礼,打造出来的团队精神,是团队无所畏惧、团结一致,敢为人先的气魄和精神,这也是中铁隧道人的真正风采。无论寒风酷暑,风采依旧。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项目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豫ICP备11007972号 | zszz@cnteg.com | 0371-67283800

河南省郑州高新科技开发区科学大道99号

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 2018-202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