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那些可爱的人
在国家级贫困市甘肃省定西市,生活着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牢固树立“领跑全线,永争第一”的理念,克服高原缺氧、吃水困难、资源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成功攻克了TBM组装调试、高产、塌方、突泥、涌沙、TBM栽头等技术难题,目前,施工进展顺利,工程建设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他们就是中铁隧道甘肃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隧洞项目部的硬汉们。
坚忍不拔王国安
王国安是这支队伍的 “少帅”和“舵手”。
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从磨沟岭、TBM二公司、广州大学城、华南指挥部一路走来,十一年如一日,经历了技术员、项目总工程师、华南片区总工程师、引洮供水项目经理的艰苦磨砺。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对工作超前思考、周密部署,一丝不苟,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悉心研究管理难题,他仁厚宽容、与人为善,对同事以诚相待、关怀备至,情同手足。
2007年底,中铁隧道引洮供水项目部成立,工程主体是一个17公里的引水隧洞,采用的是国内首台单护盾TBM施工,不仅中标单价低、施工环境恶劣、交通闭塞、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场地狭小,而且人力资源严重短缺。这对首次担任项目经理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哪里有压力,哪里就会迸发出前进的动力;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孕育着成功的希望。面对挑战,王国安勇敢向前!没有住的地方,就租用当地老乡的土房、睡老乡家的土炕;没有水吃,就和当地村民一起吃地窖里味道很重的窖藏水;没有办公地点,就支起树枝,扯上帆布,搭起项目办公室;建项目部,最大范围地考虑员工的生活、娱乐和工作需要;面对隧洞塌方、突泥涌沙等技术难题,泰然沉着地组织技术人员创新思路,采取超前地质补勘、注浆、刀盘改造、钢管片、降水等先进技术方案,成功抑制了险情的进一步恶化,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员工战胜困难的信心;面对工程单价低,物价大幅上涨的资金困境,他坚持过程取证,创造性地建立合同小组日资料形成机制,为日后的二次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成本管理,他严肃月成本分析制度,要求按成本类别,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安全管理上,他倡导并大力宣传贯彻“我要平安、平安是福”的管理理念,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他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员工 “严肃工作,愉快生活”。
2010年底,引洮供水7#隧洞新的施工方案得到批复,作为项目经理的他,终于可以暂松一口气了。但考虑到当时三个工区同时施工、60米的高边坡喷锚支护、竖井水平段人工钻爆、洞内TBM主轴承的拆卸等困难时,他的眉头又拧紧了几分。在困难面前从不气馁的他,立时又挺直了胸膛,诙谐地鼓励大家:“我们正生活在凌晨的4点钟,黎明即将到来,黑暗还会长久吗?”
疲倦写满了他的脸庞,但我们读到的却是顽强拼搏和乐观向上。
满腔热血李洪全
李洪全,项目部的一名劳务工,开挖二班的班长,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作“班主任”。曾经带领开挖二班创下单班掘进20环、32米的好成绩,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施工记录。
交接班,是两个班组之间摩擦最多的时候,但开挖二班和李洪全却没有和别的班组闹过任何矛盾。问及此事,他的回答是:“吃亏是福”。话虽简单,却让我们沉思良久。
记得高产掘进那段时间,一环的进度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接下来就需要停机安装管片,常常正赶上吃饭,任务就来了。那段时间,大家经常看到李洪全紧吃两口,便放下碗筷赶去干活,干完活再接着吃,一顿饭常常需要这样反复多次。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晚上,项目部党支部特意送去夜宵,但往往是原样送进去,又原样拿出来。
他为人谦和,热情开朗,和工友们相处得非常融洽。遇到班里哪个小伙子身体不舒服了,家里有困难了,他总是嘘寒问暖,忙前忙后。工作中他严守企业制度,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令,认真、细致、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他的带领下,“传帮带”、“师带徒”,这些中铁隧道的优秀企业文化,在开挖二班的带领下弘扬开来。
李洪全到项目部工作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却几乎包揽了项目部设立的各种奖项,多次荣获项目部“先进个人”, 四次蝉联 “洮园明星”,2010年,又荣获中铁隧道集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谈及对工作的感想时,他满腔热情地说:努力工作是我的责任。话虽不多,却彰显出中铁隧道人艰苦奋斗的本色。
攻坚克难刘总监
1969年生的刘坤,是项目部的生产副经理兼安全总监。他1985年参加工作,参建过盘道岭、秦岭、磨沟岭、大伙房、引大济湟、引红济石、和现在的引洮供水工程。16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项目生产副经理兼安全总监,从一个钻爆开挖能手成长为一个TBM项目的生产管理专家,可以想象,其中凝聚了他多少努力拼搏的艰辛和勇往直前的汗水。也许是有过太多的经历、演绎过太多的“故事”,无论面对什么事情,他总是那么淡定、那么从容。
多年的生产副经理兼安全总监,让他在工作中形成了一些常人看来很“刻板”的习惯:上班之前,总要郑重其事地例行班前安全讲话,并严格要求员工进行安全宣誓,还经常拿一些血淋淋的事实警示、告诫大家:安全第一,没有什么比下班后你们能安安全全地回家更重要!
2009年8月,TBM顺利进场。从组装调试、步进、高产,到后来的塌方、突泥、涌沙,作为项目生产副经理兼安全总监的刘坤,一直坚守在生产第一线,他冲在最前,也抢在最先,不管哪里出现了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并召集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2010年5月14日,项目TBM被困,刘坤带领大家采取注浆、降水、钢管片、TBM刀盘改造等方案,克服重重困难,使施工得以艰难推进。为降低掌子面对刀盘的压力,减小掘进阻力,项目部决定7月13日开始对刀盘进行改造,刀盘的改造,尤其是小导洞的开挖,不仅安全系数要求很高,又无历史经验可循。身为副经理兼安全总监的刘坤,会同机械、土木等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召开分析会,广开言路、仔细研究、大胆预测、精心求证,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8月24日胜利完成TBM刀盘的改造工作。
因施工过程中地质状况持续变坏,不断突泥、涌沙,致使TBM栽头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在征得业主、设计院等有关方面的同意下,项目部决定改在隧道进口掘进施工,这样,处在隧道出口的TBM需要拆卸。能否顺利拆卸TBM主轴承,是个很关键又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刘坤为此一直很揪心。尽管如此,他仍然表现出一如既往的淡定和从容,与项目部的其他同志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第一线,设计拆卸方案,研究拆卸步骤。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2011年4月16日深夜11点,将TBM主轴承顺利拆卸并拖出洞外。作为整个拆机过程最完美的见证者之一,一贯淡定从容的他却表现出少有的怅然和慌乱——他想起了已经撒手人寰的老父亲。一个月前,他得到老父亲病危的消息,面对TBM施工脱困工作的关键时刻和病危的老父亲,他毅然选择了坚守施工现场,直到3月底,老父亲撒手人寰后,他才满怀永远的遗憾和愧疚、挪着沉重的步伐回家奔丧……
目前,这群可爱的人正迎着初夏的炎日、身负亲人的嘱托、满载企业的希望,扬帆起航,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