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重金2000万,高新区给力科技创新

郑州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在高新区,每家奖励200万。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打造郑州都市区科技创新极。

郑州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在高新区,每家奖励200万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打造郑州都市区科技创新极

 

中铁隧道集团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从副省长、市长赵建才手中接过200万元的研发奖励资金后高兴地说:“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大力扶持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和关怀,明年年初我们就能投用。”

4月19日,郑州高新区举行推进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暨第二届产学研金合作创新大会,砸下重金2000余万元,用于扶持科技产业发展,支持自主创新之路,助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零距离”对接,探索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跨越发展的路子。

副市长王跃华,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张学军参加活动。

晚报记者 孙娟

实习生 张婷 文/图

一个国家实验室带来的放大效应

4月19日,在郑州高新区礼堂内,与会的科技企业人员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喜悦,让人振奋的喜讯不断传来……“三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家奖励200万元。”在会上,高新区分别对中铁隧道、机械研究所、中棉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每家200万元的研发资金奖励。

据介绍,位于河南省内的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市拥有3家,全在高新区。“这标志着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新的跨越。”高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樊福太说。

中铁隧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告诉记者,他们的实验室主要研究盾构技术,如今地下空间发展巨大,盾构技术是一项朝阳产业,也是一项承载着世界最前沿技术的隧道施工机械,是集机电、电气、液压、土木工程为一身的综合性产业。

“我们实验室的前身是省级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盾构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在郑州会对河南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推动作用,现在已经 引来了一家装备制造企业来郑投资投产,北京、广州、重新、西安、武汉等地的施工工地已经在使用我们河南生产的盾构机。”洪开荣说。

一名归国博士的高新区创业之路

与此同时,郑州英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明贤博士也获得了200万元的奖励资金。

他是2009年中组部引入的创业“千人计划”人才,在美国求学工作20年后回国创业,选择了郑州高新区,从事生物分离纯化、生物检测和生物医疗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黄明贤博士曾在美国博奥生物公司担任化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发展了多个稳定的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并创新性地建立了一种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他告诉记者说,之所以选择高新区,是因为这里创业环境特别好,各个部门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而且科技创新能力很浓厚,他的公司就在大学科技园内的独栋研发小楼,今后这里将成为研发、创新、高新技术发展的高地,未来发展目标可能就是中原硅谷。

谈起未来目标,他说,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疾病预防、食品安全都离不开生物医药产业,他的公司将和郑州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结合自身在国外发展经验,力争推动郑州的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

据统计,高新区拥有各类科技人才近4万人,先后引进了近300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其中100多人直接从事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科技人才密度位居河南之首,是我省唯一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在软环境方面,高新区将开辟人才“绿色通道”,为人才创业提供一站式高水平服务。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建国说,对高端人才入区创业给予 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协调辖区金融机构给予500万元的贷款。计划到“十二五”末,在关键领域引进30名符合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条件的海 外高层次人才,引进200名优秀海外归国创新创业人才。

高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

高新区科技局局长郑彦松说,高新区一直努力助推产学研对接,仅“十一五”期间,就实施科技成果转化80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1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1500余件。

“2010年,高新区实现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48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经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26%。”郑彦松说,目前,区内90%的工业企业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80%以上的高新企业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除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外,高新区还拥有8个部属研究院所,8个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9个院士工作站,263个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区内90%的工业企业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全区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5%。”

如今,高新区现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动漫创意等支柱产业,经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26%。2009年,被科技部批准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今年年初,被省政府评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2010年度产业集聚区十强”。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零距离”对接

昨日的会议上,高新区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总参郑州科技创新工作站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给予了众多支持政策,比如:为了促进 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区设立专项合作资金,对科研院所推荐的产学研项目择优给予支持;鼓励辖区企业购买科研院所技术,对辖区企业与科研院所签订技术转让合 同的,高新区将对技术交易双方给予单份合同最高不超过10万元奖励等;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高新区创办企业,对该类企业实施的高新技术项目,同等条件 下,高新区将优先推荐企业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由此可见,高新区正在加强产学研金合作,集聚优势,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零距离”对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谋求 “1+1+1+1﹥4”的产出放大效应。

市长赵建才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探索创新产学研金合作模式,建立合作的长效机 制,改变以往高校和企业单兵作战的合作模式,从分散、小型、短期的零散式合作转向有规模、有组织的中长期合作,同时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 点实验室,瞄准国际产业技术前沿,提高原创能力,着力研发一批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项目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豫ICP备11007972号 | zszz@cnteg.com | 0371-67283800

河南省郑州高新科技开发区科学大道99号

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 2018-202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