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引洮供水项目机电管理纪实

在引洮供水隧洞TBM施工一线,在液压油缸透水事故紧急处理的现场,一群满身油污而又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围着液压油缸,紧张地分析讨论着,他们时而沉默思索,时而激烈争论;时而耐心倾听,时而不断质疑,时而神情严峻,时而又一片欢愉,整个过程不仅凝结着精细和严谨,同样洋溢着诙谐与和谐。正是这样的一群热血青年,这样的机电管理,才能成功驾驭TBM这条“钢铁巨龙”,为引洮供水7#隧洞的辉煌护航保驾。

一切从零开始

引洮供水项目单护盾TBM是国内首次采用,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项目部全体形成共识:对TBM的例行巡检、保养制度非常重要,这是保证机体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要严格落实,丝毫不能懈怠。技术人员严格按技术规范每天对机体打油、清洁,定期对相关配件予以更换,坚持天、周、月、季的保养和巡检制度,适时检查、更换相关配件,保证机体健康运行。项目还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要求“事事有岗,岗岗有人,人人有责”,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一岗多事,一人多岗”,但必须做到分工明确,人尽其责。

引洮项目采用的单护盾TBM,设计缺陷多,工厂调试和制造遗留了大量问题,比如刀盘过厚、过重、无正反转、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这为项目施工初期的掘进,带来很大障碍,影响了施工进度。在TBM变更至隧洞进口掘进后,项目机电技术人员充分研究以前的施工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制定方案,项目部据此和盾体改造方中铁装备充分协商,要求将刀盘厚度改薄,这样既减轻了重量,又便于刀具更换,节省工作时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还将刀盘改装成正反转,增加了水箱的数量,改善了排水设施,使TBM机体设计得到极大优化。为使中铁装备按优化后的方案准确制造,项目部安排机电人员亲自驻守郑州,全程蹲守盾体改造。2011年8月17日,经过改装优化设计后的TBM始掘进以来,连续9个月高产稳产,2011年11月份TBM掘进更是达到1868米的世界纪录。如此优异成绩的取得和项目机电技术人员总结的TBM优化设计方案是分不开的。

一切都是为了TBM的顺利运行

项目TBM的运行,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机电工作务求认真仔细、精益求精。记得有一次,TBM变频柜制冷机突发故障,不能运行,威胁到隧洞内正常施工生产,情况非常严峻。机电技术人员迅速赶到施工一线的事故现场,召开故障排除紧急会议,随即制定出两套应急预案。大家立即落实责任,分头行动。机电技术人员轮岗值班,与洞内其他技术、施工人员一起奋战,经过大家20多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故障终于排除,TBM又轰隆隆开始掘进了。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的机电技术人员,已双眼布满了血丝,疲倦写满了脸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项目部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施工负责人召开设备分析会,对这次TBM故障的发生原因、故障情况、解决措施、事后机况进行总结,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要把这里变成“人才基地”

引洮供水机电技术人员,大多属于刚毕业的“新生力量”,有激情、有干劲,但是缺乏工作经验积累、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磨砺,而项目采用TBM施工,对机电技术人员各方面素质要求都很高,为此,项目决定弘扬公司“传、帮、带”的“师带徒”这一优良传统。人才的培养,选好老师是关键。机电总工王纯亮凭借雄厚的技术知识背景和资深的机电管理经验,当仁不让的挑起新生代员工教育的大梁。在面对一群少有工作历练的年轻小伙子,老师心中充满了关切和体恤,总是袒露心扉、倾其所学,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相关知识和技能,使项目广大的机电技术人员迅速成长。

两次“卡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目前,引洮供水项目又遭遇“卡机”,约有250米的含水疏松砂岩段无法通过,掌子面突泥涌沙,TBM盾体被困。针对严峻的现实情况,机电技术人员认真研究TBM脱困方案。与2010年4月份TBM“卡机”时必须尽最大努力做脱困处理不同,项目部建议不做TBM脱困处理,而是在掌子面修筑混泥土墙,封堵涌沙,保证已装管片结构稳定,对已掘进不稳定洞段立拱加固,单、双液注浆处理,并全线补注浆。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考察现实严峻情况,不做无谓的成本投入,保住现有施工成果和项目成本。

正如项目机电管理人员常说的那样:机电工作是一项细致精密、科学严谨的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项目广大机电人员,更是用自己五年的工作实践,践行着这句话,诠释着这句话。引洮的机电管理,科学精细,客观务实,又富于创新,正是这样的管理思想,才让TBM这条“钢铁巨龙”,承载着引洮供水项目,在通向成功的坎坷路上,不屈前行!
 

最近更新
浏览量排行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项目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豫ICP备11007972号 | zszz@cnteg.com | 0371-67283800

河南省郑州高新科技开发区科学大道99号

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 2018-202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