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引洮供水:小工区唱响新和谐

——记引洮供水副经理、竖井工区负责人 谢洪全

2011年12月29日,引洮供水项目一期工程总干渠竖井工区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并顺利撤场,为TBM顺利通过创造了条件。

2011年2月,业主对引洮7#隧洞整体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原TBM拆至进口工区施工,TBM刀盘和盾体进行委外加工,进行适应性改造,增加4个斜井和1个竖井处理已探明的8段不良地质。竖井由中铁隧道股份承建,利用原通风竖井朝正洞方向人工开挖,处理第7段不良地质,竖井井深155米,直径3.6米,正洞214米,开挖直径6.5米,支护后6.05米,采用钢管1型井架进行垂直吊装,JK2-30矿用绞车、2JZ-5稳车等提升设备,设计拱架宽60公分,采用16工字钢的拱架并铺设滑行轨道床。

阎家沟竖井正洞开挖于今年3月7日开工,因原通风竖井2009年就已完工,竖井内囤积大量渗水,工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抽排水及清淤工作。井架的安装是整个竖井安全施工的关键。从打地锚到拼装井架和天轮平台,再到后来安装翻渣平台、稳车、绞车,事无巨细。谢洪全,这位项目副经理、主管竖井工区的负责人,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谢”。凭借着他的“管理守则”约束着自己、激励着他人,通过抽排水、清淤、临建、道路平整、设备安装、炸药库的建立等前期完备的工作, 6月1日,阎家沟竖井胜利打响钻爆施工的第一炮。

小工区塑新形象:质量决定安全

“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这是项目副经理、竖井工区负责人谢洪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11年元月2日,老谢从小康项目调到引洮,进口工区的临建、场地平整、材料库的建立、60米刷坡、征地协调等工作都在他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展开。西北的天气异常的寒冷,尤其是洞口的位置,在海拔2500米的山腰上,零下20多度的寒风如冰刀一样打到脸上,割得人生疼,一件棉衣外又套着一件棉衣,但丝毫不起任何作用,老谢的脸和手、脚、耳朵都长满了冻疮,手肿的像馒头,脸冻得乌黑,可就是这样一位坚持“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的人,硬生生的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了下来。临建的房屋还没盖好,他就和测量组的兄弟挤在当地村民简易的出租屋里,由于老百姓家里的农电电压很低,房间内没有暖气,取暖设施带不起来,屋外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冰天雪地、屋内也似冰窖一般冰冷,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夜。当进口工区刚被打开了施工局面,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时,老谢被调到竖井,哪里最艰苦、哪里需要他,他都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新一轮的管理协调工作的重担又压在了他的身上,每当看到他时,总是那样的风尘仆仆、一身忙碌。竖井工区人员严重缺乏,他就安全、生产、协调、后勤管理一单挑。由于食堂人员奇缺,谢经理就号召职工家属到食堂做饭、为企业贡献力量,职工家属们更是主动请缨,操出各自的绝活;竖井工区地处偏僻,生活采购困难,谢经理就倡议大家利用外出办事的机会,顺带为食堂采购蔬菜食品,一定要保证食堂的蔬菜、油盐和米面的存量,保证职工食堂的正常开展。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极大的增进了竖井施工的后勤保障,让广大职工舒心、安心。

小工区动大心思:深挖浅埋、严管善待

每次看到老谢,让人记忆最深刻、最清晰的,就是他的乐观自信,笑呵呵的,永远都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他的这种平易近人、乐观自信,也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记得最清晰的是竖井开挖,井下放挖机的那一瞬间,吊机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同时也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只见老谢全神贯注地指导吊机作业,从绑扎到松线,他身先士卒,亲临一线,始终紧绷神经、指挥若定,直到挖机顺利到达井底时,他那可掬的笑容才又写满了脸庞。竖井工区的开挖是用于解决已探明的第7段不良地质,该洞段长214米,其中70米的疏松砂岩,先打3米长的超前导管稳固地层。6月1日打响第一炮以来,一个月个开挖完成了35米,超出业主下达施工计划5米,尽管是处理不良地质,但在这样的成绩却不是老谢所期待的,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办法和措施,同时对待工人实行“多带、多教”的办法,因为在这些职工里面,大多数是当地村民,他们对施工缺乏足够的认识,老谢就一点点讲、一点点说,直到他们弄通弄透为止。他还经常教导员工,施工过程中要坚决禁止偷工减料,我们是一个企业,不要做任何有损企业形象的事,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品牌;并要求各班组要在工序的衔接上、操作的熟练程度上、人员之间的配合上下功夫。经过了一个月艰苦努力,第二个月顺利完成52米,实现业主下达施工计划的173%。11月15日,竖井的人工开挖全面结束,12月17日,完成了滑行轨道床的铺设,12月29日,竖井全面完工,顺利撤场。

小工区熔炼钢铁团队:“勤俭持家”、唱响和谐

施工企业性质决定了广大干部员工在一起生活工作的大家庭,每个员工之前亲若兄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谢洪全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坚持原则,是备受员工尊敬、爱戴的好领导;在生活上更是一个温和可亲、和员工打成一片的好同事、好兄弟。竖井工区地处偏僻,整个工区近百名员工吃水全靠仅有的一辆皮卡车来拉,所以每个人必须用水吃水上特别节约才行,一盆水都要好几项用途,然后才舍得倒掉,可我们的员工大多数是南方人,起初员工并没有习惯这种用水的方式,一遍遍洗菜时,哗哗的水往水沟里排,每当看到这种情况,他都笑呵呵的说:“小心工地闹水灾哟”!提醒大家节约用水。工区里住了80多个人,食堂每天所需蔬菜、油盐、米面不少,可工地只配了一辆车,如何能满足职工外出需求又不耽误正常外出采购,还真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老谢却也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到镇上不是太远,只有5公里,需要买生活必需品的步行,生病了、或者去县城办事的,因为事情紧急、或者路途较远,工区负责派车,但要限里程,公里表上超出要回来说明原因。

老谢的手机每到上午都会进入“无法接通”状态,打电话到工区调度那里,总是一句话,“他下井了”。每天上午都要交接班,老谢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下井给职工们一遍遍讲安全、讲质量、控成本,尤其是火工品的安装、使用。老谢总是对工区的每一个管理环节的费用消耗非常清楚,例如:本月工区的电费消耗多少,水费多少,沙石料用了多少方,钢筋用了多少吨,食堂本月消耗了多少钱,办公用品买了多少等等,他心里都有一本账。每个月28日是项目安全大检查的日子,连续数月,竖井工区都是第一名,比如:输电线路的布置严格按照“三相五线”执行,现场必须安装有防雾灯等照明设备;材料的堆码、标识要整齐准确;文明施工整洁卫生;等等,每项设施必须达到安全标准。

2011年12月24日,由于竖井提前胜利完工,项目部在竖井工区召开“庆功会”,此时老谢已经赴出口工区主持工作,出口工区离竖井工区几十里路,接到通知后,老谢急冲冲安排完出口工区的工作就赶到竖井向项目部汇报工作,可谁都不知道此时他2岁的女儿感冒38度高烧,就在临近的乡卫生院输液,只是安排一名职工家属在照看着。因为这次竖井工作总结凝聚着竖井80多名兄弟的辛勤的汗水,之后大家可能就要各奔东西,他必须要来看看兄弟们。晚上聚餐时,情到深处,许多同事抱着老谢淌下潸然的泪水。当问到是什么样的感情让这么多的“爷们”流下眼泪?他们说:我们共同经历了竖井工区艰难挫折,也共同迎来了竖井的胜利完工,而且这是顺顺利利的完工!

2011年12月19日,老谢被调到了出口工区,全面负责出口工区的工作,主抓240米人工钻爆段的衬砌,他又以特有的笑容、特有的谨慎、特有的激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最近更新
浏览量排行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项目中心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豫ICP备11007972号 | zszz@cnteg.com | 0371-67283800

河南省郑州高新科技开发区科学大道99号

中国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新闻中心 © 2018-2020 版权所有